“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超重肥胖造成了大量健康风险,更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发动全民参与,“管”好体重,“管”好自己的健康预期。...[详细]
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除了直观的影像学手段外,还可以进行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和踝臂指数/踝肱指数(ABI)的临床检测,可以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进行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详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脑血管疾病,极易漏诊和误诊。其漏诊率可达73%,40%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在10天以上,重症患者若病情进行性加剧,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15%,临床处理相当棘手。...[详细]
7月15日,为期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拉开了帷幕。炎炎夏日阳气盛,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为满足广大患者需要,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服务已正式启动。...[详细]
平日里,若出现一过性偏瘫、失语、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很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此时切莫掉以轻心,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检查治疗,预防并尽可能避免脑卒中的发生。...[详细]
炎热夏季,不少人在室内都开了空调降温,但是有时候吹空调也能诱发三叉神经痛。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博士指出,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再加上直吹面部,会刺激面部血管异常收缩搏动,刺激相邻神经,引起剧痛。...[详细]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通过向肿瘤组织输送放射线,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部或全身的副作用反应,恶心和呕吐就是常见的副作用。严重的恶心和呕吐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更可影响到治疗效果。...[详细]
“关注癫痫共病”。6月28日是第十八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专家带您科学认识癫痫及癫痫共病,携手同行,共筑健康!...[详细]
据统计,二分之一的活动性癫痫成人患者群体至少患一种共病;在儿童中,超过70%的儿童患者都受到共病的困扰。癫痫共病不仅加大了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难度,更增加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详细]
唱歌是一种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事实证明,唱歌不仅可以锻炼大脑,还可以锻炼身体,对于改善呼吸、姿势和缓解肌肉张力都很有裨益。但是,对于有些人,唱歌却是一种危险行为。...[详细]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5B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余志良主任提醒,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与高钠、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过量饮酒、超重和肥胖等不合理膳食相关。平日里“管住嘴”,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详细]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指出,“局部肢体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时,建议使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康复训练结合早期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可以减少上下肢的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详细]
4月23日上午,闵行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莅临上海蓝十字脑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