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研教学 > 专业交流 >

反复头晕头痛别大意!可能是脑肿瘤前兆,及早识别这些常见首发症状

日期:2025-08-04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进入脑科疾病答疑区

医院公告 我院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 如以下文章有不明之处 可以点击客服服务,一对一为您解答!

  头晕头痛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人不以为意,常当作小毛病处理。然而,这可能是脑部发出的危险信号!

  头晕一个月,查出巨大脑膜瘤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2024年8月26日报道,李大哥(化名)今年49岁,是个勤勤恳恳的上班族。他身体素质不错,精力旺盛,干起活来比许多年轻人干得都要好。

  一天,李大哥从工位上起身,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他赶紧站定缓了一缓,头晕的劲儿很快就过去了,李大哥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可没想到,头晕的症状渐渐频繁了起来,持续了一个多月还未见好。李大哥心下有些不安,决定去医院做个检查,最终查出巨大脑膜瘤。

  为何脑膜瘤发现时常常很大?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6B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卢云鹤博士解释:脑膜瘤多为颅内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尤其在“神经功能哑区”(对早期症状不敏感的区域),患者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不适。只有当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压迫周围组织或血管,影响大脑功能时,才会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一旦症状显现,往往意味着肿瘤已无生长空间,随时可能诱发脑疝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致命危险,必须尽快手术。

▲ 脑膜瘤早期症状较为隐匿

  这些症状出现,务必提高警惕!

  卢云鹤博士介绍,脑膜瘤起源于颅内硬脑膜或蛛网膜组织,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三分之一。好发于20-40岁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1:2)。多为良性单发,也可多发。常见位置包括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以及蝶骨嵴、鞍结节、嗅沟、桥脑小脑角等部位。

  脑膜瘤症状因位置不同而异,常见首发症状包括头痛和癫痫:

  1.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任何部位的脑膜瘤都可能引起)。

  2. 癫痫发作:邻近运动皮层等区域的肿瘤可能刺激神经,导致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

  3. 脑功能受损: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呆钝、步态不稳、肢体震颤(肿瘤巨大时常见)。

  4. 颅神经功能障碍:复视、面部麻木、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颅底脑膜瘤典型表现)。

  5. 运动/感觉异常与失语:运动区、感觉区或语言区受压所致。

  6. 听力下降、记忆丧失、嗅觉丧失:可能因听神经、嗅神经受压迫。

  早发现、早治疗,切勿讳疾忌医!

  张女士的病例极具警示意义。两年前体检发现“颅内占位”,因担心手术风险选择了保守治疗。今年6月下旬,她突发持续性头晕,两周未缓解,预感不妙,遂前往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求诊。

  检查证实为左侧蝶骨嵴脑膜瘤。该肿瘤位置极其凶险:紧贴左侧语言中枢和运动皮层,损伤可能导致失语或瘫痪;与大脑关键供血主干——大脑中动脉(MCA)及重要静脉窦紧密粘连;深埋于蝶骨嵴颅底,手术视野狭窄,难度巨大。

  最终,卢云鹤博士团队迎难而上,成功运用翼点入路手术,顺利切除了这枚4.5公分的巨大肿瘤。术后第二天,患者即肢体活动自如,言语清晰流畅,无新增神经功能损伤,目前正在康复中。

▲ 卢云鹤博士团队在为患者手术

▲ 左侧蝶骨嵴脑膜瘤

▲ 肿瘤顺利切除

  专家强调:定期筛查是关键

  卢云鹤博士再次强调,脑膜瘤生长隐蔽,尤其位于“哑区”时,早期难有症状,极易延误诊治,等发现时肿瘤往往已很大。忽视早期信号,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条件者应定期进行脑部疾病筛查(如头部CT或MRI),早发现、早治疗,不能讳疾忌医!当出现肿瘤进行性增大、颅内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加重、视力改变或癫痫发作等症状,需要尽快就医,以免疾病继续进展,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目前,手术切除脑膜瘤是首选治疗手段。尤其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切除成功率和患者愈后。

  若未及时治疗,患者病情将呈现进行性加重,会导致多种恶性循环因素,使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威胁生命。同时脑膜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长越大,一旦长成巨大肿瘤,手术风险将成倍增加。一旦肿瘤长大,不仅会造成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脑组织移位),而且瘤体过大,不仅给治疗带来困难,术后也容易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昏迷、视力视野缺损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专业指导:卢云鹤 博士 6B神经外二科副主任

上一篇:手脚麻木无力莫忽视,可能是中风预警信号! 把握急性溶栓“黄金时间窗”抢生机 下一篇:没有了
医院简介专家教授科室介绍医院荣誉医学百科就医指南上海蓝生脑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