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二分之一的活动性癫痫成人患者群体至少患一种共病;在儿童中,超过70%的儿童患者都受到共病的困扰。癫痫共病不仅加大了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难度,更增加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详细]
唱歌是一种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事实证明,唱歌不仅可以锻炼大脑,还可以锻炼身体,对于改善呼吸、姿势和缓解肌肉张力都很有裨益。但是,对于有些人,唱歌却是一种危险行为。...[详细]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5B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余志良主任提醒,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与高钠、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过量饮酒、超重和肥胖等不合理膳食相关。平日里“管住嘴”,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详细]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指出,“局部肢体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时,建议使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康复训练结合早期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可以减少上下肢的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详细]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一旦疼痛持续超过三个月,就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否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由小痛变大痛,且可能影响后续治疗。...[详细]
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博士指出,很多家长常常会将高热惊厥和癫痫两件事相混淆。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反复、异常放电引起的惊厥发作。而高热惊厥并不一定是癫痫,但有些(2%〜10%)高热惊厥的儿童可能会发生癫痫。...[详细]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3%-1.5%。由于该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恶性程度较高,早诊断早治疗直接关系预后效果。因此,出现不明原因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等免疫力下降表现时应高度警惕。...[详细]
“心眼真多!”常被形容某人想得多或有心机,然而有一些人其实真的比正常人多长了一个“心眼”。这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风险,如反复脑梗、偏头痛等。正所谓,病在心,症在脑。...[详细]
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医者使命,中风防治蓝十字一直在行动!...[详细]
“首次出血死亡率30%,二次出血死亡率60%,三次出血几乎100%死亡。”席刚明教授指出,动脉瘤破裂的直接结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部或颈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其死亡率、病残率极高。...[详细]
今年5月12-18日是第十届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神经内科周君主任提醒,肥胖会增加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日常应注意合理膳食,减油控油,避免长期过量脂肪摄入。...[详细]
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合并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其实并不偶然。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或共患病,脑出血与脑缺血风险叠加起来,的确会增加疾病风险,同时增加处理的难度。...[详细]
炎炎夏日,清凉有度。随着气温节节攀升,“孵”空调、吃冷饮成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