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23日上午,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共同主办的“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成功召开。本次年会汇聚了沪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及神经介入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了一场高水平、多维度的学术交流。


▲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开幕式:群贤毕至,共启学术新篇

▲ 黄树其博士主持大会
11月22日上午,会议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黄树其博士主持。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廖会员副会长,会议主席、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管阳太教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项耀钧院长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廖会员副会长致辞
廖会员副会长代表协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神经病学分会在促进学科交流与专业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强调,社会办医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分会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与社会办医机构有效对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共同提升神经疾病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

▲ 项耀钧院长致辞
项耀钧院长作为东道主代表,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作为一家脑科专科医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始终将神经学科建设置于核心位置,积极整合多学科资源,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高地。面对国家“脑计划”实施与“十五五”规划的前瞻布局,项院长表示,期待在学会的有力引领与支持下,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资源融合与协作联动,共同提升神经疾病诊疗水平,助推医院跨越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专科力量。

▲ 管阳太教授致辞
会议主席、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管阳太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分会发展历程,并展望学科融合与创新的方向。他以曹立教授团队在遗传性脑白质病治疗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成果为例,鼓励同仁聚焦临床难点,勇于突破,共同推动神经病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专题论坛一:神经免疫与变性疾病——深入机制,探寻诊疗新策
首个专题论坛聚焦“神经免疫相关疾病”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管阳太教授以“MOG-AD的诊疗”为题,系统梳理了MOG抗体相关疾病从多发性硬化亚型到独立疾病实体的认识演变。他结合临床队列与研究数据,讲解了MOG-AD在儿童与成人中的不同临床特点、影像学鉴别特征,以及抗体检测方法与滴度解读的注意事项。他强调急性期“时间就是视神经、时间就是脊髓”的救治理念,倡导建立类似脑血管病的绿色通道,并分享了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宝贵经验。

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张静波主任医师分享了“新冠病毒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通过病例展示和文献回顾,探讨了新冠病毒感染后诱发帕金森综合征的潜在免疫炎症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的潜在价值。

上海新起点医院孔晓东副主任医师从“帕金森病相关的免疫因素”角度,深入剖析了免疫系统在帕金森病发生与发展中的复杂作用,为这一经典神经变性疾病的机制研究与治疗探索开辟了新视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曹立教授带来了关于“遗传性脑白质病ALSP队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和机制研究”的精彩报告,分享了在成人起病的脑白质营养不良领域建立的全球最大队列之一,阐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机制。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李澎副主任医师围绕“基于Aβ代谢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治”,系统介绍了Aβ蛋白的生成、清除及其毒性作用,强调了可溶性寡聚体和原纤维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展望了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等新兴治疗策略。
专题论坛二:脑血管病——攻坚卒中,优化诊疗流程
随后的议程围绕“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与“神经影像与介入”展开,聚焦急性卒中的救治策略与技术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王宇卉博士分享了“基于移动核磁共振的急诊卒中单元建设”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利用超低场强移动磁共振设备在急诊科构建“一站式”卒中救治单元的模式,显著缩短了静脉溶栓时间,为提升急性卒中救治效率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方案”。

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筹)刘青乐教授就“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危重病例展示了高压氧在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氧合、促进神经修复方面的独特优势。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薛战尤主任医师通过“少见卒中病例分享”,引导大家关注卒中病因诊断的“侦察”过程,从遗传性小血管病到药物所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病例,启示临床医生需拓宽诊断思维,注重病史细节和影像判读。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朱健主任医师详细阐述了“急性脑梗死CTP的应用”,通过丰富影像资料讲解了CT灌注成像各参数的意义,如何准确识别缺血半暗带与核心梗死区,并强调了其在指导血管内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周晓宇副主任医师报告了“梗死核心进展速度与再灌注取栓策略的选择”,引入“梗死增长速度”概念,探讨了不同进展模式患者从桥接治疗或直接取栓中的差异获益,为个体化再灌注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新依据。
专题论坛三:神经影像与前沿技术——精准导航,赋能临床决策
在神经影像与介入论坛,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成为焦点。

仁济医院蔡坚博士聚焦“颈动脉支架术后高灌注综合症”,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了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处理策略,强调了术前评估和术后严密血压管理的关键作用。

四一一医院张琪博士分享了“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颈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展示了高分辨磁共振如何清晰显示闭塞段血管壁的结构、成分和性质,提升了对这一高难度手术的精准规划和成功率。

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王俭教授系统介绍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研究进展”,详细讲解了包括DWI、多种灌注成像等高级磁共振技术在淋巴瘤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中的综合应用价值。
专题论坛四:聚焦CIDP,深化诊疗共识
11月23日上午,会议进入“CIDP疾病论坛”专题,围绕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发病机制、诊疗策略及前沿进展进行深度探讨。

仁济医院姚小英博士以“神经系统IgG介导疾病异病同治的探索和治疗”为题,系统梳理了自身抗体介导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深入剖析了传统免疫治疗的原理与局限性,并介绍了以FcRn拮抗剂为代表的新型靶向清除疗法的发展前景。

第六人民医院栾兴华博士聚焦“CIDP疾病的概述、研究进展及轴索损伤”,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阐述了CIDP的诊断难点、临床亚型、疾病负担以及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的关键意义,解读了新型靶向药物的突破性研究数据。

瑞金医院何璐博士分享了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疑似抗体介导的周围神经病病例,展示了在超适应症情况下应用FcRn拮抗剂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印证了该疗法在不同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上海仁济医院王侃博士深入解析了“MG-PNHS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经验”,他通过一例合并B2型胸腺瘤与早期肺腺癌的“重症肌无力合并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复杂病例,系统阐述了这种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与免疫学特征,并介绍了“血浆置换-艾加莫德-泰它西普”序贯治疗策略,体现了难治性免疫病的前沿治理思路。



在专题讨论环节,由管阳太教授和王宇卉博士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围绕CIDP及神经免疫疾病的临床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了诊疗共识。
总结展望:承前启后,共创神经病学美好明天
大会最后,管阳太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感谢所有讲者、主持、与会同仁以及主办方之一——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的辛勤付出。本次年会内容覆盖广泛、讨论深入,涵盖神经免疫、变性病、脑血管病、神经影像与介入等多个热点领域,既关注基础研究前沿,又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充分展示了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在神经病学领域的活力与实力。
年会的成功举办,为促进本地区神经病学学科的协同发展与整体水平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把会议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的动力,共同为推动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造福广大患者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要闻 │ 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领导莅临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参访交流 下一篇:没有了
11月22日至23日上午,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上...【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