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Tareq Kass-Hout副教授、David Satzer博士在院领导陪同下,观摩了由脑血管病专家席刚明教授、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李士其教授主刀的高难度手术,并深入开展学术交流。
早上9点30分,David Satzer博士在周克祥副院长、6B神经外二科负责人卢云鹤博士陪同下,在医院9F手术室观摩了由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李士其教授主刀的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
在5号手术间内,手术团队成员已全部就位,大家各司其职,全神贯注,忙碌而有序。主刀的李士其教授端坐无影灯下,通过显微镜为一位罹患12毫米垂体大腺瘤的患者开展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该手术属于四级手术,难度较高。
卢云鹤博士用流利的英语向David Satzer博士详细介绍了患者病情、手术指征、术式选择等情况。David Satzer博士表示,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很多垂体瘤的生长具有侵袭性,一旦出现垂体瘤侵袭到海绵窦,对于患者和医者来说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对此,卢云鹤博士表示赞同,并指出要完整切除垂体大腺瘤,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十分考验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李士其教授所擅长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术中可操作空间非常狭小,且瘤体周围密布血管、神经,要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不损伤垂体组织和神经血管,可谓一场高难度“禁区”攻坚战。
David Satzer博士还饶有兴致地向周克祥副院长了解医院手术室先进的设施设备,当得知国际前沿设备诸如多模态神经导航、神经内镜、搭载Flow800技术的蔡司显微镜等已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 David Satzer博士现场观摩手术并与李士其教授、卢云鹤博士交流讨论
上午10点05分,李士其教授顺利结束手术,整台手术仅耗时35分钟。李教授对颅底解剖的熟悉程度和器械操作的精准把握,让David Satzer博士叹为观止。
随后,中外专家围绕垂体瘤围手术期管理、手术策略的选择以及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切磋探讨。
同时,在医院B1层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Tareq Kass-Hout副教授在潘耀良副院长陪同下,全程观摩了由席刚明教授主刀的两台高难度脑血管介入手术。
一例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支架置入术,另一例为椎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合并支架置入术。两台手术均成功应用了蓝十字团队擅长的“零交换”技术体系。
手术过程中,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团队通过一个微创通道,高效完成了微导管超选、球囊扩张与支架释放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将传统术式中所需的多次导管交换步骤简化为一体化的流畅流程,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栓塞等风险。

▲ Tareq Kass-Hout副教授现场观摩手术并与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团队交流讨论
手术过程中,蓝十字团队展现了流畅的操作流程、对器械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应对复杂血管条件的娴熟技巧。Tareq Kass-Hout副教授对“零交换”技术带来的操作简化、效率提升及潜在风险降低表示出浓厚兴趣,并在术后与手术团队就技术细节、适应证把握以及围手术期管理要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蓝十字在脑血管介入领域展现出的技术水准和创新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为双方未来在该领域开展更具体的技术合作与联合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高难手术展“中国技艺”,智慧火花在中外交流中频频绽放。双方表示,将寻求进一步协作的机会,期待能共同攻克神经医学领域难题,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为人民群众的脑健康福祉构筑起更为坚实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深化国际合作 勇攀医学高峰——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专家莅临医院参访交流(一) 下一篇:国际学术交流 │ 第十一届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医学国际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10月16日,蓝生脑科首届科主任三级医师查房决赛在上海蓝十字脑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