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研教学 > 专业交流 >

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李鲁萍:生命一线的防护者

日期:2016-10-27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进入脑科疾病答疑区

医院公告 我院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 如以下阐述文章有不明之处 建议花几分钟时间点击网络咨询服务,一对一为您网络解答咨询!

李鲁萍医生:给予生命力量与保护

  安静而沉闷的ICU重症监护室里,粗重又费力的呼吸声,浓痰卡在气道里的呛咳声以及监护仪器的滴滴声.......这便是李鲁萍倾尽心力的地方,常常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鲁萍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ICU重症监护室的主任。ICU收治着全院最急、危、重的患者,重大手术后或者脑出血、脑梗塞患者,时刻游走在死亡边缘,极小的感染都可能夺去他们的生命。

  “现在患者有23名,最多的时候是27名,最近几天有几名患者好转转去普通病区了。”今年是李鲁萍从医的第45个年头,记不清参与了多少次抢救,把多少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而每一天,她都不知疲怠,全情投入,用自己的真诚与投入守护一个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好了,平平稳稳的出了ICU,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最初的理想是当兵,朦朦胧胧走上从医路

  出生于军人世家,从小受父亲“听党的话、对党忠诚”的熏陶,李鲁萍最初的理想是当兵。却阴差阳错,适逢上海医务人员急剧缺乏,开始大量招收医务人员,李鲁萍怀着满腔热忱响应党的号召,凭着良好的素养,一举被选拔上,从此走上了从医的道路,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鲁萍早年从医与患者合影

  “我个性要强、不服输,始终憋着一股劲,认为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什么重活、累活我都抢着干。”白天干临床,晚上读夜校,从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一步一个脚印,从三甲胸科医院到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一辈子。

  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时间仍不够用

  李鲁萍总是坚持每天5点多起床,挤一个小时左右的公交,和医院门口的保安第一个打招呼。“主任是每天来的最早、走得最晚的。”副护士长丁腊梅说,“主任这一辈子学医、行医都是为了病人,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病人身上。”

  查房,交代管床护士注意事项

  早上6:30到科室,将23位患者的情况查看一遍,审查病人的病历、用药及化验,核对化验单,进行用药调整,交代管床护士注意事项,8:00为10多位昏迷患者扎头针,9:30做纤支镜治疗安排,下午13:00花半个小时匆忙吃一顿简单的午餐,14:00赶到神经内科为一位帕金森综合征、反复高热患者会诊,15:30家属探访,和家属沟通、解答疑虑,16:30继续纤支镜治疗,19:00应家属要求,利用下班时间到神经外科给一名车祸脑外伤昏迷2年的患者和一名脑血管痉挛破裂昏迷患者扎头针、做推拿......一般晚上7、8点回家,有时9、10点甚至不回家。

  为患者扎头针

  ICU患者抢救千变万化,生命体征24小时监护,氧低了、呼吸骤停了、血压骤升骤降、神志突然变差了、尿少尿多了......患者每一个细微的变化,ICU医生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察觉,并及时查明原因、对症采取措施。“相同的症状,不同的患者,从用药到抢救措施都是不同的......我总觉得一天的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半用。”

  你看到的,仅是她每日工作中的一部分

  上午9:30,李鲁萍开始给一名69岁的脑出血患者做纤支镜治疗。ICU有很多这样的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咳嗽、吞咽等反射差,需要不定期做治疗。一个小时后,治疗结束,病房里的温度不高,李鲁萍已经全身冒汗,脱下塑胶手套,可滴出汗来。

  进行纤支镜治疗

  其实做纤支镜治疗对医生来说并不轻松,“一个治疗下来一个小时甚至更长,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出现氧低的情况,要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因此医生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一边将纤支镜软管送达特定位置抽吸,一边盯着监护仪上的指征。医生全程一直弯腰站着,腰都断了,年轻人都受不了,”有腰椎盘突出的毛病的李鲁萍通常一天要做4-5个,最多的时候还一天做了7个。

  汗湿的双手

  但这仅仅是李鲁萍每日工作中的一部分。

  大夏天,骑自行车往返一个多小时到外院,只为一个化验参照数据;大冬天,半夜12点赶到医院抢救;为了早点到科室、不错过第一班公交,宁愿再早起半小时;连续三天在医院守候一位病况不稳定的患者,凌晨还起来巡视病房;相较于休息、旅游,更愿意守在病人身边;牺牲休息时间到别的科室额外为患者扎头针、推拿,进行纤支镜治疗;自掏腰包给患者买药,患者送的红包、礼物即使小到一个月饼也总是以‘只是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委婉拒绝;已经出院的患者,几个月甚至几年,仍保持不间断的联系......

  翻阅了5年,书里做满了笔记

  每天紧密的工作之余,李鲁萍仍是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习惯,随身携带小抄,等车的时候,坐车的时候,空闲的时候,“只要为病人好的我都愿意去学”,插管、动静脉穿刺、药理、心率控制等,积极参加培训班,通过资格考试,专门找老专家学习中医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俨然成了中医行家。

  “主任是我们的大家长,把我们当儿女一样对待,跟着她学到很多。”在李鲁萍身边5年多时间,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今天独挡一面的护士长,丁腊梅说这一切归功于主任的言传身教,“主任总是教导我们科室的年轻医生、护士,要趁着年轻多学习,不吝手把手教,一对一指导培训、设计试卷考核,并总抱着开放的心态和我们探讨。生活中有什么事,也都愿意和主任说,她也总是想办法替我们解决,是我们的严师更是慈母。”

  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是心里永远的第一位

  “患者在她心里永远的第一位的”,是家人、朋友、患者家属对李鲁萍的一致评价。

  常年每天只睡4-5个小时,如果这一天得知某位患者情况不好,睡觉想着,出去旅游的时候也想着,电话不停地打回医院询问,“医院考虑到我个人的身体情况,一周给我两天休,我也最多休一天。在医院工作再长的时间我也不觉得累,但奇怪的是,一走出医院,几分钟我就很累了。所以我一般不愿意休息或者出去旅游,还是待在病人身边踏实。”

  和患者交谈

  90多岁的老母亲摔倒骨折,住在蓝十字脑科医院7楼一个多月了,“我见他们ICU的护士、医生都比见她多。要找她,也只能通过护士传达,但往往得到的答复是‘主任在忙’”。李鲁萍一般早晚或者到科室会诊经过7楼的时候顺道看一下母亲,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母亲感叹“都住到她工作的医院了,见一面还是这么难”。

  两根小黄瓜,几块鸡肉,一个馒头,冲上一碗椰奶,她说:这就是晕素搭配的丰富午餐

  原本不善家务的丈夫,自部队退下来后,操持着整个家,现在的家务活做得比李鲁萍还好。谈及家人,李鲁萍更多的是歉疚,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因此总是在少有的休息时间里,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或者做一顿大餐犒劳家人,“我平时没为他们做什么,这也算是补偿吧。”刚过去的中秋节,浙江好人“郑昌根”给李鲁萍打手机没接到,知道她忙,又往家里打去,丈夫接的,两人像朋友般聊了很久。郑昌根高位截瘫32年,数次病危,在蓝十字脑科曾得到了李鲁萍的精心救治,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如今这份情谊更是蔓延到了李鲁萍的生活中。经常和丈夫念叨这些曾经的患者、现在的朋友已然成了李鲁萍的习惯。

  既是医生,又是家属最信任的朋友

  “李主任,总是忘了自己的年龄,一心为病人着想,技术还特别好”,患者陆国雄的妻子如是说,“老伴肿瘤全身扩散,5、6年了,花了很多钱,李主任每天嘘寒问暖,考虑我家的经济能力,总是开些实用又经济的药物,这让我很感动。”“你是李阿姨,不是李主任,因为你是救命恩人”,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守候,坚持为扎头皮针、推拿、穴位注射后,脑干出血深昏迷患者陈元珍奇迹生还后朴实告白。在患者眼中,李鲁萍就是他们的守护神,在家属心中,只要李主任在,就是安心的。

  瘦弱的背影,步伐却异常坚定

  “医生是信徒,信仰生命无价”,这句话在李鲁萍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只要在医院,在病人需要的时候,她总是全身的神经细胞被调动,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为病人的好转而喜、恶化而忧,不疲不怠,守好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问她什么时候会离开临床,熟悉她的人都会替她回答:“她不会舍得离开的,这里就是她生活的支撑!”

上一篇:医生述评|不典型舌咽神经痛一例 下一篇:To do or not to do,这是一个攸关生死的问题 ——记蓝十字成功切除右颞顶脑运动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温馨提示:了解更多关于我院的信息,您可以拨打健康热线 021-64879999 或请点击【在线客服】,我们提供实时医讯、疾病咨询、专家预约等服务。看病找专家,预约找客服,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最大的荣幸。感谢您的支持与信任!

预约挂号 Appointment Register
1、医院电话:021-64879999

预约时间:

周一至周日 7:00-22:00,节假日不休

2、医院微信号:shlsznk

(1)搜索医院微信号(shlsznk),点击关注。

(2)扫描医院微信二维码,点击关注。

(3)关注医院微信后,点击左下角“咨询预约”,选择预约方式【人工服务、电话咨询、自助预约挂号】

3、医院邮箱:service@lsznk.com
医院简介专家教授科室介绍医院荣誉医学百科就医指南上海蓝生脑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