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上海蓝生脑科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生脑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第十三、十四讲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举办。本次培训特邀上海蓝生宏德医院五病区主任王建斌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科护士长田梅梅教授,聚焦急危重症早期识别、病情评估与脓毒症休克护理实践进行专题授课,助力提升危重症护理专业化水平。
▲ 培训现场座无虚席
蓝生脑科医疗管理部护理督导主任朱建英、护理培训主任唐秀花,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春秀及蓝生脑科旗下其他医院护理部主任参会。各医院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共200余人,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培训学习。蓝生脑科医疗管理部护理总监周咏梅主持。
▲ 上海蓝生宏德医院五病区王建斌主任作专题授课
“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被发现的病情变化!”王建斌主任以《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病情评估》为主题,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系统讲解了重症患者早期识别与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授课中,王主任开篇强调了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之“ABCCTNN”管理及“始于呼吸,终于肠道”理念的核心要义。随后,他紧密贴合临床实际,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患者的气道、呼吸、循环状况、意识状态等细节,以及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病情恶化迹象。同时,他还剖析了病史询问和查体在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中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展示了临床实际中快速、精准进行初步判断与处理的实用技巧。
医学是科学,亦或是艺术?王建斌主任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对医学本质的审视与思考。他指出,早期识别源于对病情变化的极致关注,每一次精准的识别与操作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最后,他勉励全体同仁做一名在病人身边的有温度、有情怀的医务工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田梅梅教授作专题授课
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领域的“硬骨头”,致死率高、病情变化快,时刻考验着医护团队的救治水平与应变能力。田梅梅教授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识别与护理实践》主题授课中,以“一张纸片引发的截肢”案例为切入点,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入手,阐述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
田教授详细讲解了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重点介绍了基于qSOFA的快速筛查、精准的临床评估以及“1小时集束化护理策略”的黄金标准。她强调,“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和“集束化治疗(Sepsis Bundle)” 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
田教授精心遴选数个极具典型性的真实案例,分享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监测要点、液体复苏管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等实用技能。授课内容兼具国际前沿视角、循证医学深度与临床操作细节,有效促进与会护理人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 与会护理人员积极向专家请教
培训现场学习气氛浓厚,大家抓住难得的机会,积极向专家请教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两位专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和指导。与会护理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对提升危重症护理能力很有帮。特别是专家们分享的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 蓝生脑科医疗管理部护理督导主任朱建英总结讲话
培训最后,朱建英主任作总结讲话。她首先感谢两位专家的精彩授课,认为课程内容充实、案例丰富,对提升蓝生脑科护士的危重症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她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危重症护理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要加强医护团队协作和多学科合作,共同开展临床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据悉,蓝生脑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自启动以来,系列培训覆盖了危重症护理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点,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脑科危重症护理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护理团队将以此为重要途径,继续秉持“德信为本、精医于民、责任担当、追求卓越”的理念精神,坚守患者生命救治的关键环节,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锤炼急救精兵,筑牢生命防线——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展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技能考核 下一篇:没有了展示特色增亮品牌,科技创新赋能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