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者妻子刘女士,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字样的锦旗,送到了上海蓝十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内科3A病区主任戴秀珍和管床医生薛立民及唐见斌医师手中,以表达他们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谢意。...[详细]
今年48岁的张先生在工厂从事包装工作,去年9月份开始出现头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开始吃药、挂盐水,但是经过两个星期治疗头痛仍不见好转。后转入另一家医院,行头颅CT,提示右颞叶血肿,行CTA检查未见明显血管异常,医院予以激素抗过敏及抗炎、补液等对症治...[详细]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59岁。...[详细]
从1995年起,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每年的4月15日~21日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0年是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目的是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详细]
当人们步入老年以后,身体机能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新陈代谢会逐渐减缓,皱纹增多,眼睛开始老花,偶尔还会头晕头痛等情况,许多老人都习以为常。因此,当出现“视力下降、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误以为是年龄大导致的机能衰退的缘故,不会太在意...[详细]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脑血管科主任张琪博士顺利完成一例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使得该患者脑部供血网络得以重建。...[详细]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李世平主任指出,常咬着舌头要警惕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死,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初只是出现爱咬舌头、精细动作差等一些不易被...[详细]
今年4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了促使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专业医疗人员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关注程度,世界卫生组织自1997年起专门设定“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抗疫抗帕,你我同行”...[详细]
日常生活中,身边有人突然抽“羊癫疯”、倒地、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似乎并不多见,这种情形似乎只在电视上见过;但实际上,癫痫患者发作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情感应激因素或诱发癫痫患者症状发作。...[详细]
今年庚子鼠年春节大家都过得特闹心,重点疫区以外还有人过得更担惊受怕,年过五旬的陈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一直宅在浙江老家中哪儿也去不了,家里相比往日确实冷清不少,一年忙到头的她正想借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但没想到大年初...[详细]
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重症脑病患者经抢救得以存活,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却陷入长期昏迷的状态,而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其死亡率非常高。且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气管切开、鼻饲管和尿管的护理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如何对昏迷患者进行促...[详细]
……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人自危,焦虑与恐慌的情绪不断上升,人人都在承受一场严峻的生理和心理考验。无论是谁,不管是奋战在一线二线的白衣天使,还是正在治疗的患者、或是对正在被隔离的人群以及社会大众来说,必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非常重要...[详细]

一场知识与智慧碰撞、师道与学风交融的精彩赛事,一次成功的教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