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课题 >

科研创新 捷报频传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感科科长张珍珍学术论文被SCI收录

日期:2025-09-19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进入脑科疾病答疑区

医院公告 我院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 如以下文章有不明之处 可以点击客服服务,一对一为您解答!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科研工作再传喜讯——医院院感科科长张珍珍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国际保健质量杂志)上发表的论文《Controlling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Neurological Wards: Insights from COVID-19 Pandemic Data》(控制神经科病房呼吸道感染的院内传播:基于COVID-19疫情数据的洞察)正式被SCI收录。该刊影响因子为2.7。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创刊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并称为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当前科学统计与评价研究的重要工具。发表SCI论文需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具有较高的学术门槛。

▲ 张珍珍科长学术论文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发表

  论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89287/

  医疗机构一直是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易导致病毒扩散和医疗负荷加重,尤其对重症患者威胁更大。COVID-19疫情期间,多家医院报告院内感染事件,反映出既有感控策略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基于疫情真实数据,旨在为未来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参考。

  研究团队系统收集并分析了上海某医院在COVID-19疫情期间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感染数据及临床特征,评估病毒传播动态,识别关键风险因素。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潜在感染因子,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包括互相关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深入探索变量间的时间关联。

  结果表明,医院内部感染率显著高于周边社区,证实存在明显的院内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医务人员感染高峰晚于患者,时序分析进一步揭示病房中存在“患者—医务人员”传播路径。此外,基于全部患者数据构建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在识别易感人群方面表现优异(训练集AUC = 1.00,测试集AUC = 0.85),并筛选出年龄、医生数量、红细胞计数等多个关键风险因素。

  该研究清晰展示了神经科病房中呼吸道传染病的特殊传播机制,明确了高风险人群特征,为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院内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张珍珍科长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协助院领导全面统筹并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她通过制定科学防控方案、优化流程、强化培训等系统工作,为医院建立起坚实的防疫屏障。如今,她再次结合一线实践,深入科研探索,将宝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真正践行了“把科研写在一线”的理念。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始终坚持“专家建院、技术立院、创新兴院”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脑科医院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鼓励各科室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推动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医院先后设立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出台科研管理办法,实施院级课题立项,建设青年人才库,全面助力医务人员成长,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自2019年至今,医院已成功立项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2项,参与多中心合作课题9项,国际课题1项,累计发表SCI论文22篇,科研与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学科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持续提升临床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上一篇:科研创新 捷报频传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骨科邢斐主任学术论文被SCI收录 下一篇:没有了
医院简介专家教授科室介绍医院荣誉医学百科就医指南上海蓝生脑科公司